本网消息(文/刘丹 图/岑蓉)11月16日,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分工会组织工会会员赴绵阳市梓潼县中国“两弹一星”红色文化普及基地参观学习,开展“长缨在手,敢缚苍龙”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。
初冬的细雨飘忽迷蒙,带着我们走进曾经的军事禁地。一栋栋旧时的屋宇,一间间简陋的房室,展厅里铭刻的辉煌成就,照片上升起的盛大蘑菇云,似在诉说着光辉又沧桑的历史。邓稼先、郭永怀、彭桓武、程开甲……一串串响亮的名字,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,两弹一星功勋们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鲜活如昨。
为了能够顺利归国,郭永怀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,他说,人这一辈子有两样东西抢不走,一是学到的知识,二是自己心中的理想。而他的理想,学有所成,报效祖国。
为了研制成功中国的核武器,邓稼先离家弃子、隐姓埋名数十年,默默无闻,艰苦奋斗,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。“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,也绝不受别人欺侮”,是科学家们的坚定信念。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、开拓的动力,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。
为了记住前苏联撕毁合约撤走专家的日子,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"五九六",他们克服了资料少,设备差,时间短,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在荒凉的大西北,凭着爱国心和革命的豪情壮志,硬是把青海、新疆、神秘的古罗布泊、马革裹尸的古战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,终于迎来了1964年10月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;1967年6月,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。
邓小平说过:“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、氢弹,没有发射卫星,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,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,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,也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。”正是有了这个成绩,中国才能屹立世界大国之林。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,中国的大国担当足以让世界更安全。
此次学习使大家了解了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史,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,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他们不怕狂风飞沙,不惧严寒酷暑,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;没有仪器,自己制造;缺少资料,刻苦钻研。就是这样,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创造出“两弹一星”的惊人业绩。
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攀登”的“两弹一星”民族精神,对学院全体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永远发挥激励鼓舞作用,推动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立足岗位、加油实干、勇攀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