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8日上午,成都大学“成大学子乡村筑梦“调研队来到广安天池镇、岳池县凉水井村开展为期7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围绕“宣讲理论政策,筑梦乡村振兴”为主题进行调研,全面了解凉水井村脱贫情况,结合实际情况对村民宣讲国家政策,做到让村民知政策,用政策,能意识到扶贫政策的重要性并能从中获得帮助,同时,结合调查问卷了解村民内心最深切的渴望,为村落早日实现全面脱贫,走向致富奉献一点力量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。
我们实践团队分为两个小队,分别前往广安天池镇、岳池凉水井村,七天的社会实践里,我们先分发调查问卷,结合问卷反映的问题,为村民讲解、普及一些国家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扶贫政策,并采取“一对一”的方式高效率为村民服务。
我们将在完成问卷、普及政策过程中村民反映的问题收集起来,在确定其真实性后反馈给村委会,随后将同村干部讨论的解决办法转告给村民。
我们也分别前往邻近发展较好的村落,收集他们的脱贫数据、记录他们的脱贫方式,随后整理统计后交由村委会,实践团队成员结合调研村落实际情况给予推动村落发展的建议
据了解,凉水井村共分有7个社区,占地836亩。于2018年年前统计共有401户人家,人口1398人,其中30%以上为空巢老人,10%以下为留守儿童。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9户,共135人。现在国家的政策是“脱贫不脱政策”,即使已脱贫,但政策依然有。现凉水井村享受低保政策的村户有27户,参与过CD危改的村户共36户。现凉水井村有药材种植基地,村民将地租出去,并可以在药材地工作获取受益,据统计,该项目覆盖率达100%。在此次社会实践中,我们共收集50份调查问卷,有效问卷37份,作用率达74%。并结合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采取“一对一”为村民普及政策。
人穷志不能短,扶贫先要扶志。物质上的贫穷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。在调研过程中,我们遇见了一位老爷爷,他说自己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妻子,生活非常窘迫,我们追究原因,询问他这是为何。随后我们为确定他说的是否属实,我们去询问其左旁右邻,得知,当地村委乃至政府都对他们家给予了扶贫支持,甚至村委会自费3000元让他修缮下房屋,改善下生活条件,但最后还是原样。我们知道,扶贫是一项意识形态工作,是在人的脑子里搞建设,就必须因地制宜,灵活把握,扶贫干部要善于开发好,利用好身边活教材,把贫困群众心捂热、脑更新、劲鼓起,让他们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同振,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,使农民真正入脑入心,让贫困户少顾虑,有动力,有志于甩掉穷帽子。
人穷志不能短,扶贫必先扶志。没有比人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、教育、培训、组织工作,让他们的心热起来、行动起来,引导他们树立‘宁愿苦干、不愿苦熬’的观念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。”我们要通过耐心细致、精准有效、灵活多样的方式,引导贫困群众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生存状态,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正确理解新的生产、生活方式和新的产业发展前景,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志气,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,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。尤其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,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实施各类扶贫项目、开展扶贫活动。要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。要深入贫困群众,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。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,支持他们积极探索,为他们创造“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”的环境和条件。